腾讯2020年Q2财报:日赚3亿,云服务稳增,微信很忙但不慌
日赚3亿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这个问题得问腾讯。
昨日,腾讯发布了2020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依据财报显示,腾讯Q2实现营业收入1148.83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301.53亿元,同比增长28%,分别超预期2.1%和3.4%。上半年营收为2229.48亿元,净利润为572.32亿元。
图 | 腾讯2020 Q2季度财报数据
图 | 腾讯2020年上半年数据
具体到业务,腾讯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社交网络)、金融科技及企业、网络广告(社交及其他广告+媒体广告)。其中,增至服务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5%至650.02亿元;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0%至298.62亿元;网络广告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13%至185.52亿元。
腾讯云:稳增
不出意料的,腾讯此次在财报中没有对外透露云服务的具体收入,不过其官方公众号推送了一篇《Q2:稳增!》,对外展示了这一业务的利好进展。
财报显示,云及其他业务收入实现了同比及环比的增长,其所属板块“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在Q2实现同比增长30%,占据了腾讯整体收入的比重较上季度有所提升,想必云服务在其中做出了不少贡献。
图源网络
依据财报显示,此次云服务的增长主要受互联网公司及公共服务领域客户的云服务用量提升带动。与第一季度一样,腾讯云线下项目的交付工作尚未完全恢复,不过在第二季度,他们与金融机构及公共服务领域客户签订了重大合同,并扩大了在医疗、教育、会议纪要展览等新兴垂直领域的业务。
在介绍云及其他企业收入的时候,腾讯也在财报中提到了“基础建设”。众所周知,“新基建”已经成为今年产业界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包括腾讯在内的多个大中小科技企业均在这一块有所投入。
此前在今年5月,腾讯对外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全面升级“基础建设、技术创新、研究资源”三大能力,以投带产促进数字经济“内循环”,打造腾讯ToB生态。
这方面,云服务可以说是腾讯在“新基建”过程中的典型代表,就在宣布5000亿计划两个月后,腾讯请愿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式开服,该数据中心容纳超过100万台服务器,是腾讯云首个开服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也是华南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新基建项目。依据腾讯的规划,未来他们还将再建立数个同等规模的数据中心。
在加码新基建之前,腾讯云的成绩是怎样的?
收入方面,就在去年,腾讯云官方宣布公司的年度收入在前三个季度成功突破百亿元,这种实力令很多平台为之震撼。而依据腾讯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云业务的全年收入已经超过了170亿元。
市场份额方面,腾讯云也在几年时间实现了不小的超越。依据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9年云计算市场数据,腾讯云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成功挤掉IBM,由2018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5名,而在2017年的时候,腾讯云仅排在全球第18位。
用三年时间,腾讯云成功从十八线踏入了头部玩家俱乐部。与此同时,腾讯云全球市场份额的增速达到了111%,为全球Top厂商中的第一名。
可以预见,今年腾讯在云服务方面的投入只会多不会少,除了建立和扩充超大型数据中心等,还在借由投资、合作等策略抢占市场,想必腾讯云接下来交出的成绩单也会很好看。
微信:不慌
随着此次腾讯新一季财报的发布,考虑到此前美国发布的针对微信及母公司腾讯的禁令,业界也在担心该禁令对于腾讯的影响。
依据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12.06亿,较去年同期上涨6.5%。近年来,腾讯的广告业务很大程度上寄托在微信平台上,这一平台对于广告收入的贡献可以从网络广告业务的增长看出。
腾讯方面透露,微信,尤其是朋友圈,是广告曝光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认为,微信生态正重新定义中国的网络广告,令广告主可在其私域,例如公众号及小程序,与用户建立关系,使其投放可有效维护长远而忠诚的客户关系,而非只是单次交易的广告投放。”
与国内一样,国外的WeChat的收入多依赖于广告业务,美国禁令对腾讯有什么影响?就在昨晚召开的业绩会上,腾讯相关高管也进行了回应,表示美国收入在全球收入的比重不到2%,美国业务在广告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预计中国平台的广告业务不受影响。
据了解,虽然微信自2012年就开始出海,但是受制于彼时市面上已经有先行一步、较为成熟的产品,WeChat的环境还是较为艰难的。
截至目前,虽然WeChat海外用户注册数早在2013年就已经破亿,但是至今仍在使用的用户群体多为中国留学生以及在当地工作的华人,“水土不服”现象较为严重。也因此,当前的微信主要还是活跃在国内和华人圈内,广告业务等也集中于国内市场,这也导致即使美国、印度封杀WeChat,对于主业务微信而言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